药品信息
如此药品降价百姓难得实惠
来源:M6米乐体彩 作者:M6米乐app官网登录安卓 日期:2023-09-22 10:54:18
不久前,国家计委又公布了383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,降价金额达30亿元。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,患者依然觉得这次降价“看不见摸不着”,不知有关部门所说的实惠在哪里。
这次调整价格的药品主要是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》中的抗肿瘤药、循环系统用药、神经系统用药以及治疗精神障碍用药等,共383种890多个规格。这些药品大部分是涉及人群较广的常用药品,其中80%以上的品种价格做了下调,平均降价幅度为20%,最高降价幅度达到80%。
记者多次暗访发现,药店价签、医院电子显示屏上的药名与患者日常使用的药品名称对不上号。拿“喘乐宁”来说,大家熟悉的是它的商品名称,可政府部门、医疗机构公布的都是它的药品名“硫酸沙丁胺醇”。再比如“阿昔洛韦”、“喷他脒”等等,看看这些名称,几人能知道它们究竟为何物?
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,记者曾专门扮成患者就医划价,试图了解医生开具的一种治高血压的药是否属降价类,而院方提供的划价单上只有总额没有单价。经记者反复询问,划价员才极不耐烦地甩出一种药品的单价。等再问另一种药品时,划价员就再也不理会了。
想搞清医生开的是否降价药很难,到药店购买降价药更难。记者日前到北京西单金象大药房,准备购买一种葡萄糖酸钙。按国家计委最近一次药品降价通知的规定,这种口服液最后零售价格为5元,片剂、注射剂等也均不足5元。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记者才找到一种价格为18.8元的口服液,比国家定价高出近14元。问药品导购员,才知道根本没进这些低价药。
记者随后到北京公主坟、石景山一带的药店,想购买这些属于降价范围、价格低但疗效好的药,均难觅踪影。
许多患者反映,医院收费项目和收费水平透明度太低,他们对药品价格难以知情,医生开的药跟政府公布的降价药品目录根本对不上茬。
一些医生也承认,根据患者病情,他们尽可能开同品种的高价药,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效益。据了解,目前各地医院60%左右的收入靠卖药得来。这种“移花接木”的做法,导致药品降价措施并没有减轻患者的医药负担。
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集中招标采购的做法、降价措施并没有触及医院与药品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链,一些药品公司的“公关”照样搞,医生的回扣照拿,药品价格自然降不下来。
北京市卫生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,目前国内的药品销售利润是这样分配的:生产企业分得30%,流通环节拿到40%,医院占30%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政策允许生产企业和药批与医院直接接触,企业或药批就拿出流通环节应得的40%利润与大夫进行“地下交易”。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,药品招标采购后,许多医生明显感到“日子不好过了”,但一段时间以后,一些医药代表又摸着了门路,开始对医院进行各种“公关”。
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大夫披露,制药企业采取“换包装”手法,如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,原来是一瓶100片,后来换成盒装,一盒只有30片,价格却涨了好几倍;还有的花招患者就更不可能看出来,就是在常用的药中多加一点无关紧要的东西,就申报为“新药”,价格马上翻上去了。
又如,一种药品的核心成分是青霉素,每支才0.6元,换一个“包装”,再起一个好听的名字,药价就升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支。其实后者药理、配方和生产工艺与前者没有什么两样。
药店和医院一样对降价不情愿。有的药店故意拖延执行降价政策、推后降价时间,或是抓住患者对降价药品难以区分的弱点,大力推荐所谓的新药、特药,来糊弄患者,以平衡降价带来的损失。如此一来,药品降价的实惠,到不了患者身上。
业内人士指出,老百姓之所以没有体会到“阳光采购”的温暖,原因之一是招标药品种类太少;另外,政府监管的缺位,也造成了医院、药店对消费者隐匿降价信息,致使政府的降价措施难以到位。
如媒体多次反映药费收据上无药品单价的问题,政府部门监制的收费收据始终没改过来;有的医院在电子显示屏上公示的只是药价的平均降幅,而具体到某一种药品,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则是这种药品的零售价,患者因此根本无法弄清这种药品是否降价,降价前后的价格到底是多少。
政府药品降价目录公布的是药品名,而患者购药时接触的是药品的商品名,不具备药品专业知识的患者无法确认两者之间的联系,也就无法判断自己购买的药品是否属于降价范围,想向政府部门举报也就无从谈起。记者曾在“京价网”上输入两种药的名称,但都显示不出价格信息。(据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)
上一篇:中药材近十日中药材涨跌榜单
©m6米乐软件下载-体彩app官网登录安卓 苏ICP备10215542号-1   (苏)-非经营性-2014-0026 |